丝绵技术 发表于 2025-1-21 05:08:38

分析:极兔买买买,只为IPO


如果终点是IPO,极兔买买买、做高单量的路子没错。如果终点是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品牌,极兔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。市场研究报告的最新消息可以到我们平台网站了解一下,也可以咨询客服人员进行详细的解答!https://www.zhiyanzhan.comhttp://erqixinxi.cn/static/picture/s3.png

极兔买了顺丰的


5月12日,极兔速递宣布全资收购顺丰控股旗下子丰,作价1183亿元。


收购案的一方是中高端快递的头部企业顺丰。顺丰在2022年成立丰,意图以此进击中低端经济型快递市场,价格与通达系接近,为的是补足顺丰的业务版图。顺丰做自营,丰做加盟,主做电商件。丰速运目前已经覆盖全国27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2022年收入规模超32亿元。


另一方是不讲武德的极兔,2022年创立于印尼,2022年进入市场。这是极兔在的第二场收购案,上一次是2022年10月,极兔以68亿元的价格吞下百世快递。原本四通一达里的百世、原本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丰,现在全归极兔所有。


极兔的逻辑很简单,通过收购来壮大自己的络规模,做高单量,顺利上市。顺丰则是从去年就开始调整战略,聚焦自己比较擅长的中高端快递,卖掉不赚钱的丰是情理之中。


不过,连续买了两家,业内人士预估极兔的单量只是基本和申通持平,并购后,极兔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和丰的融合,作用显现还需要时间。买买买,并非极兔财大气粗,这钱是不得不花。


收购丰,意欲何为


乍一听,极兔买下了顺丰子,噱头很足。从两家的业务范围、品牌形象来看,极兔主要服务中低端市场,以拼多多的电商件为主,顺丰则是拥有自己庞大的直营络,已经上市,服务于中高端市场。


身份角色天差地别,但在商业世界,以小吞大并不稀奇。物流行业分析人士吴康介绍,极兔和顺丰一个有买的需求,一个有卖的需求,自然地促成了这场结合。


极兔买下丰,本质就是为了扩大规模,为上市造势。规模包括两方面,一是点数量,二是快递单量,这两者需要达到一定水平,才能让快递企业现或接近盈亏平衡,这些都是上市前的必备条件。


吴康表示,现在极兔的日均单量大约在4000万左右,相比之下,中通逼近9000万,圆通、韵达在5000万左右,对于极兔来说,规模一直上不来,亏损就降不下去。丰的日均单量没有公开披露,业内估计不超过1000万,合并之后,极兔比较理想的单量约有5000万左右,跟申通差不多,不过具体利润情况还要另说。


收购丰,把丰的单量直接拿来用,对于极兔来说不算捡了个大便宜,那为什么极兔还要花这个钱


吴康认为,留给极兔收购的标的并不多,受制于反垄断法,极兔只能从尾部企业下手,但尾部企业又不多。丰是顺丰旗下的子业务,年来没有太多起色,规模不大,也就更好谈价格。


可以说,丰不一定会给极兔带来质的变化,但聊胜于。正好,顺丰也有卖掉丰的诉求。


顺丰控股5月12日在公告中称,鉴于加盟模式的经济型快递市场环境发生变化,标的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且持续亏损,本次出售可以消除标的亏损对上市的负面影响。


丰确不赚钱。公告中说,丰信息2022年亏损747亿元,今年一季度资产总额为716亿元,负债总额为2126亿元,营业收入为691亿元,净亏损为143亿元。本次交易完成后,预计可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对上市合并归母净利润影响约15亿元。


极兔要收购,是因为另外起很难,顺丰的丰失败,同样是因为起不利。吴康表示,当时顺丰的想法是,利用直营络的产能冗余冲低端市场。理论上是行得通的,但际操作中,高端和低端两张很难交叉在一起去做,相互之间是有影响的。韵达、圆通、中通都有自己冲高端的线,目前看来做得也不尽人意。


顺丰从去年开始战略调整,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来。公告中也说,交易完成后,顺丰可以更聚焦国内中高端快递、国际快递、全球供应链服务、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等核心业务的发展。业内人士也认为,丰的卖身,一定程度上说明顺丰放弃了低端市场。


这场并购,对于顺丰和极兔是双赢。甲之砒霜,乙之蜜糖,顺丰卖掉了不赚钱的业务,极兔买来了有增量的业务。可以说双方都因为这场并购案,而重新划定轨道,回到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中去。


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,丰虽起步晚,但起点不低,强化数字科技等运用,在科技应用和管理上比一般加盟快递络优质。另外,丰作为顺丰跟各电商平台经济型包裹的服务接口,积淀了一定客户基础。极兔在国内市场作为经济型快递,规模领先仍是其发展的诉求,并吸收优质加盟络资源现升级发展。


极兔和顺丰很有可能因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。易观物流行业分析师魏建辉表示,顺丰看好极兔在海外的末端自配络,因为顺丰也在加速出海,但在东南亚末端自配络基础亟待加强。此外,极兔看好顺丰航空干线运输及国际物流供应链力。他认为,丰的收购,是未来双方深度合作的铺垫。


买买买,对极兔有多大用


2022年3月,极兔在起,10个月后日单超2000万;2022年10月,极兔收购百世的国内快递业务,半年后日单在4000万左右;2023年5月,极兔全资收购丰,按业内人士的预估,日单差不多5000万左右。


极兔想要的非就是在国内靠前的单量和规模,以及比较后的顺利上市。


际上,收购百世和收购丰,在极兔拼规模的整体逻辑里属于同类型的事件,本质都是靠买买买为自己造势。魏建辉认为,百世收购在前,为极兔带来了敢从顺丰手里买业务的底气。加上资金、时机也成熟了,赶上顺丰去年做战略调整。另外,极兔收购百世一年多,整体络已经能够平稳运行了,短期通过价格战获取增量很难,付出的成本更高,又要赶快上市,所以比较快的方式就是再买一个,来提量降亏。


有了此前收购百世的经验,极兔这次或许更游刃有余一些。


但同样也是参考百世收购案,极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面临着两融合的难题。某极兔加盟商介绍,收购百世的时候,极兔的业务刚刚有了起色,却得到了要与百世合并的消息。当时,极兔给出的方案是,要么两家共享一块区域,各自成为区域内仅有加盟商,要么合股成立合资,再就是一方退出,或双方都退出。


收购丰后,难点依旧存在。同一区域内又有极兔加盟商,又有丰加盟商,极兔要想的是如何平衡利益关系,毕竟一个地区的量是有限的。而且还存在极兔点小、丰点大的可能性,谁走谁留,地盘归谁,都是问题。吴康认为,更尴尬的在于,丰创立时间不久,有一批加盟商是从通一达来的,甚至是从百世出来的。


加盟制快递不可能不考虑加盟商的感受,丰现在被收购了,选择退出的加盟商要么转行,要么就得加入通一达,可是现在各家区域点已经固定,如果能加入早就加入了。他说。说白了,未来一段时间,极兔恐怕要重蹈覆辙,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处理和丰的融合。


另外,收购丰也不一定是加法。一般来说,加盟商都会加盟通达系、极兔多个企业,在单量、收益等方面,这几家快递也基本没有区别。但丰不一样,它背靠顺丰,是只做直营的顺丰向基层加盟商开的一条口子,此前据媒体报道,不少丰加盟商都是看准了顺丰的品牌。如今,从背靠顺丰,到背靠极兔,加盟商难免产生心理落差。


丰也给出了解决方案,表示对主动申请退的丰加盟商100%退还加盟费、100%退还押金、100%退还其账户余额,并另送出情谊金以感谢加盟商的支持和贡献。情谊金的金额将以加盟商过去一年日均收派件量、入时间以及代理情况等因素为参考。对于有意愿加入极兔的加盟商,丰也会全力协助。


2022年顺丰半年报显示,丰共有1671个加盟站点,这个数据对比通达系在没有竞争力。合并,必然会带来部分加盟商的退出,丰本就不多的单量,不仅不一定尽归极兔,还可能流入通达系手里。因此对于极兔来说,1+1不一定等于2,甚至有可能小于2。


极兔给外界的印象是有钱任性,喜欢就买,但这背后是极兔入局晚、赚钱难、急上市多方因素导致的焦虑。极兔除了买,别他法。


业内人士认为,极兔要做规模,必须走收购这条路。现阶段,快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,中低端、电商件市场被中通、申通、圆通、韵达吃透,中高端市场有顺丰、京东等坐镇,大多数企业走加盟制,加盟商甚至都是重叠的,更别说使用快递服务的用户了。所以,重新起的难度极大,极兔的点覆盖率也几乎触高,自身难找增量,只好吞并。


另一个原因在于,极兔打下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价格战,一边搅局一边收割。现在,受政策影响,极兔过往烧钱冲低价的方式不能用了,业内人士认为,手握百世和丰,仅仅是带来一些规模和估值,两家给极兔带来的增量或许没有当年价格战带来的多。


物流企业上市,赛点到来


极兔上市的消息传了几个版本,到现在仍未有定音。2022年,有消息称极兔将赴美IPO,今年年初又传出极兔将于下半年赴港IPO的消息。


极兔对于上市传闻不予置评,不过业内默认极兔的上市路已经走到了关键时刻。现阶段,极兔的主要任务是维持高速增长,顺利上市之后募集资金去解决更多问题。


上市传说的主角不只极兔一家。早在2022年就登陆深交所的顺丰,很有可能在港股二次上市,据彭博社消息,顺丰控股已经选定了高盛、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等机构安排二次上市事宜,上市时间比较早在2023年内,或至多筹资30亿美元。另一边,阿里巴巴的物流子菜鸟即将于2024年初在港股上市的消息也不胫而走。


吴康认为,相比之下,菜鸟的估值要比极兔高,而且业务更全面。极兔对外讲得比较好的故事,是全球化的快递络,是国际快递和货运的力,但菜鸟在海外也投入了很多资金在基础建设上。


要想上市,至少要达到行业内的盈亏平衡点。参考极兔比较接近的申通,今年一季度,申通现盈利,日单在5000万左右,极兔在收购丰以后才可能达到这个水平。


和极兔一样,菜鸟比较近也是动作频频,出身不同、打法不同的二者,在试图讲完全不同的两种故事。


狂奔的极兔,际上是个苦行僧。打价格战、花钱收购,想尽办法弥补自己的短板,它的故事是高举高打,靠量取胜。


菜鸟的故事讲得更激进。5月15日,达摩院自动驾驶团队全部并入菜鸟集团,阿里表示此次调整是业务需要。阿里的自动驾驶项目,摇身一变成了菜鸟的技术团队,菜鸟的重要性不证自明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这大概率也是菜鸟为上市造势走的一步棋,快递都在做自动驾驶,应用场景受限是固有问题,阿里的自动驾驶给菜鸟用来做园区和干线运输,讲故事的空间比较大。


对比之下,菜鸟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快递,业务多元,覆盖物流供应链的多个环节,加上菜鸟服务于阿里电商大盘,近段时间其在国内国外的动作,也都是为了配合整个阿里集团的发展。极兔的目标则更清晰,就是要做国内头部的经济型快递,靠单量、电商件取胜,对规模的追求很有必要。


如果终点是IPO,极兔买买买、做高单量的路子没错。如果终点是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品牌,极兔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。C端满意度是老问题,极兔服务质量不高;收购后的遗留问题也该被正视,如加盟商之间的利益关系,后续整合络后,要探索如何在此基础上继续做高单量,毕竟不能一缺单量就买一家回来。


另外,极兔对丰的收购案中,也透露出行业的两点变化。


一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,价格战不敢打,为了募集更多资金,做着重资产生意的快递企业对上市的需求更迫切。极兔此前做了大量努力,在当下二级市场转暖的节点,它更需要为自己造势。


二、快递行业从放转向收。做高端市场的顺丰卖掉丰,对下沉市场的年验宣告失败。通达系冲高端市场的产品,如今也鲜有人提及。用户心智已然定型,且快递物流这门生意不比消费行业能将本有的优势转化,打开新的销路,快递企业起、打别人的市场,属不易。所以,如今分散各地的小型物流企业,越来越侧重于细分服务,做冷链、做医药运输等等,垂直、细分、高质量服务是物流行业未来的方向。


不得已而买买买的极兔,下一步还要继续等待市场的检验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分析:极兔买买买,只为IPO